战国长者,都去过哪些国家?
(⊙_⊙)
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
微信公众号:地球知识局
战国长者周游列国
作者:常教员
校稿:朝乾 / 编辑:木木张
春秋战国时期,乱世纷争。知识分子们都在寻找治世的“药方”,然而“药方”种类纷杂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,于是“诸子百家”诞生了。
他们都希望各国国君能够接纳自己的理念,于是周游天下,宣传自己的主张。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——孔子,他曾周游列国14年,不过,孔子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今天的河南、山东两省,其它省份或许只是稍有涉及。
实际上,还有另一位周游天下的大儒比孔子见得更多,他真正做到了战国的主要国家他都去过,“东尽齐国西极秦国,北逾赵国南越楚国,同期长者无不及也”,这就是荀子。
荀况彩像
(图:wikipedia)▼
荀子周游天下
荀子,其本为赵国人,生活的年代已处于战国末期。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,一次战争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
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,赵国军队在此战被秦军大败,投降的赵国士兵悉数被秦军用各种手段处死。年过半百的荀子,得知了这场惨剧。这场深刻改变华夏大地格局的战争,或许也给他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。
到战国后期,楚国西部以陷于秦国
韩魏被秦打得残破不堪,只剩下赵国能与秦争锋
无奈长平一战,国力相差还是过大
赵损失惨重,赵人亦大受打击▼
由此,荀子开始离家远游,这也是50多岁的荀子第一次在外讲学。他的第一站便来到了齐国的国都——临淄,这里是战国中后期学术文化中心,精神文明发达,很适合荀子等学者名流的发展,同时还有一座举世闻名的高等学府——稷下学宫,堪称百家争鸣的主会场,我们所熟知的邹衍等人都曾在此宣传他们的学说,而荀子入齐后,便成了这里的常客,后被齐王封为祭酒,相当于现在的校长。
试想一下,“高等学府的校长”
荀子背着手,边踱步边说出:
“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
《荀子·劝学》篇▼
不幸的是,荀子的儒家学说因与当时齐国的风气格格不入,遭人毁谤,荀子便悻悻离开了齐国。
离开齐国的荀子,选了另一个社会风气开放的国度——楚国。而接待荀子的便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,他很早就知道荀子的贤名,便任命其为兰陵令,还封他上百里土地。
然而还没等事情有什么进展,便有人给春申君吹耳边风,认为让荀子留在楚国,会对楚国不利。荀子听到这些传闻,自知在楚国不能长久混下去,便谢绝了春申君的任命,离开楚国回到自己的祖国——赵国。
回到祖国的荀子,曾与一系列战国大佬谈笑风生,比如赵孝成王和来自楚国的临武君。当然,一贯自由的荀子,在赵国期间也闲不住,大约公元前263年前后,他曾一度进入秦国考察。
入秦的荀子在秦昭王面前,讲述了儒家的政治主张,秦昭王听完表示无法反驳,但最终也没有接受荀子的建议。
楚国与荀子之间可谓“梅开二度”,后有其他门客在春申君旁吹耳边风,劝说其请回荀子。荀子有所顾忌,春申君 “三顾茅庐”才把他请来做官。春申君去世后,人走茶凉,荀子再次被罢官,但并没有离开楚国。
人之初,性本恶
荀子究竟拥有什么样的魔力?能够让春申君再三邀请,也能够坐上齐国稷下学宫的“校长”,还能把秦王说的哑口无言呢?
《天论》开篇就是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”,可以说振聋发聩。荀子把天看作是一种自然规律。
《荀子·天论》篇▼
这就是荀子“另类”的儒家思想。儒家一直把天看作自然规律,孔子说“知天命”,孟子说“顺天命”,荀子的世界观当然与孔孟是一脉相承的,但也有不同之处。
猛男荀子说:“制天命而用之”,要掌握自然规律而加以利用
《荀子·天论》篇▼
荀子思想最具特色的是性恶论。与主张人性本善的孟子不同,荀子认为,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自然属性,就有贪欲,而欲望的膨胀必然导致恶行。所以荀子认为,一切善良的品性都是后天教育的结果。所以十分重视通过学习,对人性进行纠偏。
“孟子主张性善,荀子主张性恶”,为什么同属儒家学派的两位大师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呢?因为孟子比荀子出生早。
战国越往后,兼并战争的规模越大,战况越惨烈,人心越险恶;而之前反之。所以孟子认为,人性还是可以救药,只要加以劝导,就能向善。而荀子则对人性比较失望,认为国家要建立完善的礼制、法制来规范、约束人的行为,才不会使人顺着本性越来越恶。
荀子的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,于当时的形势更加适用,性本恶的思想也启发了法家学派。在法家看来,人性是十分险恶的,所以用严酷的刑法加以管制。
荀子的学生李斯、韩非,正是法家的代表人物,而三人间的故事还影响了秦帝国的走向。
在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的李斯和韩非,身份迥异。韩非是韩国的贵族,而李斯是楚国的平民。李斯自认为学问不如韩非,但却有改变命运的强烈决心。
在李斯看来,厕所里的老鼠只能吃脏东西,还容易受到惊吓;而仓中硕鼠却可以吃得很好,而且无忧无虑。他辞别荀子说,人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,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,他不接受标榜清高、厌恶利禄的儒家思想。
于是,他前往游说秦王,并受到重用。后来,李斯还嫉贤妒能,害死了他的同窗韩非。所以,李斯虽然是荀子的学生,选择的道路却并非是荀子所期望,儒家和法家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。
怎样读《荀子》?
如此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家,虽然其历史文献记载较少,但他的思想和主张保存在了《荀子》这部书中。
在流传至今的《荀子》32篇中,许多篇目堪称经典。像《劝学》《修身》篇,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,而《劝学》一篇对受过义务教育的各位读者来说,并不陌生。当然,作为一个社交大师,荀子也根据多年的辩论经验,做出了对先秦诸子的批判总结,这就是《非十二子》。这些精品佳作,对于现代人而言,应该有所涉略。
诚然,读书是一件好事,但是要读对的书。前人读书就十分重视版本,因为原始的版本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书籍的笔墨,感受古人的心理状态。而后人印刷的版本,冰冷冷的文字触摸不到古人的温度。因此,越早的版本,就越接近著作的原貌。
所以要了解两千多年前荀子的思想,最好是读刊印时间最早、出版机构最权威的的版本。而现存刊印时间最早的《荀子》版本,正是保存在国家图书馆中的南宋刻本《荀子》。
国家图书馆馆藏 《荀子》宋刻珍本▼
其实,在古代,藏书家们得到善本,多秘不示人。清代乾嘉以来研究荀子的学者,多因无缘见到这部宋版《荀子》而深感遗憾。新中国成立后,这一善本入藏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后,为了保护善本,公众也只能隔着保护罩看见其中一页。
如今,古籍不再束之高阁。这一善本不但得到妥善修复,而且实现了电子化,被装进了手机里面,以往对普通人而言遥不可及的原本,今天任何人都可以看到。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,华为Mate X2携手国家图书馆,将宋刻本《荀子》搬进华为阅读APP,实现真正的开屏有益。
其实,穿过岁月的长河,来到我们面前的古籍。它们盼望的,不过是读书人求知若渴的目光和指尖摩挲的翻动。
华为Mate X2折叠屏手机展开状态下8英寸无挖孔全面屏,大幅度降低屏幕反光率的磁控纳米光学膜,以及“双翻页”的华为阅读UI设计,能给读书爱书的人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。
当人们在午后的阳光下,打开华为Mate X2摊在腿上,一页一页感受到古老的泛黄纸张,思索古人会在午后做点什么,在指尖灵动翻阅之时,触摸一笔一划、油墨批注,就像是与古老的善本进行了一场场灵魂对话。
不只是南宋刊本《荀子》对现代人有一定影响,《天工开物》里面提到的论桑蚕部分也影响到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。
然而宋应星的《天工开物》诞生于明末清初,在清朝时期又一度被列为禁书,早期版本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变成新版,不可避免地会失传或讹传,带给后世研究者麻烦。至于影响到达尔文的那一版本,其实是法国汉学家儒莲的译版,与早期版本或许有较大差异。对达尔文这样的世界级生物学家而言,囿于时代的各种限制,未接触到早期善本,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。
《天工开物》乃服篇中讲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制作方法▼
现在,空间距离感已被打破,普通人也可触及《天工开物》的早期版本。在国家图书馆就保存着崇祯十年 (1637年) 宋应星自刻本《天工开物》,它在今日也实现了电子化,被装进了屏幕里面。古籍遇上科技就是对古籍的再生性保护,让更多人能够以各种方式来领略它的魅力,传承他的风貌。
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,除了携手国家图书馆的线上活动,呈现千年古籍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外,华为同时还分别在成都、西安、曲阜、沈阳、南京、绍兴、石家庄全国七个城市开展读书品鉴活动,在不同的具有非常古朴和文化的地方,仪式感满满。
全国7城联动近距离感受古籍文化和科技▼
(左右滑动查看更多)
科技与古籍的碰撞,需要在现实中实现与普及。线下活动的真实体验,可以让更多的阅读者了解这一切,给参与者带来更多的关于阅读的思考。
千年之前的墨迹早已风干,书册里的世间百态还保留着落字时的样子,捧起一册走向千年的古籍,感受原汁原味的古籍,了解千百年来古人有趣的生活。
- 推广 -
*本内容为作者提供,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
END